港口煤价出现了小幅上涨,温情不过三两天,煤价旋即掉头重启下跌模式。
切记,非常规需求的反弹,很难持续!
一、煤价会再次开启疯狂下跌模式吗?
NO!
细观本周态势,此次煤价的小幅探涨或许是下游需求提前启动的一个前兆。眼下,受气温攀升影响,未来10天,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14日后,将达37℃以上,局地40℃。尤其是南方区域,用电负荷持续走高,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达2.22亿千瓦,接近历史最高。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中,广东最高负荷达到1.38亿千瓦,广西用电负荷两次创新高,达到3137万千瓦,海南电网负荷已六创新高,首次突破700万千瓦。
据CCTD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沿海八省样本终端日耗达到211万吨,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显然,高温带动下的民用电负荷正在逐步启动,煤价的短暂性、试探性上涨正是下游需求启动的一个明显迹象。
再者,前期价格跌至长协价格上限后,卖方继续降价的意愿明显减弱,买方也有部分需求开始释放,说明该价位是现阶段博弈的关键点,具备较强的支撑。
再说说市场情绪方面,两字“挺价”!目前不少货源仍处于成本线之下,随着价格的快速下跌,继续降价抛货的意愿有所减弱,加之补空单需求和少量刚需的叠加释放,支撑卖方挺价的信心。
所以,短期煤价有望逐步止跌企稳,不会疯狂下跌了。
二、煤价还会上涨吗?涨幅大不大?
煤价能不能涨,看三驾马车:外需,内需,进口煤!
先说外需。
我们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2023年国际经济形势总体低迷,一派经济大萧条的景象。
相关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5月份,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2%,较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
5月,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对美、欧、日、东盟的出口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8.2%、-7.0%、-13.31%和-15.92%,较上月分别回落11.7、10.9、24.8和20.4个百分点。
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幅度均在15个百分点之上。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分别回落12.5、8.0个百分点至-2.1%和-13.9%。
综上,国际需求减少,国内外贸型产业开工率下降,用电等能耗减少,电煤消耗就减少。
再说进口煤。
中国和印度是国际上两个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这两个国家对国际煤炭的采购需求,直接影响着国际煤价的走势。近日,印度煤炭部长普拉哈德·乔希表示,在今年即将到来的雨季期间,印度将不会出现任何煤炭短缺问题。
受此影响,大量国际煤炭亟需出口中国。在欧洲天然气供应充足的背景下,国际煤价短时期内难有增长,中国进口煤量将保持高位。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进口煤炭3958.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054.9万吨增加1903.5万吨,增长92.63%。1-5月份,全国共进口煤炭18206万吨,同比增长89.6%。如果按照今年以来的月均进口量计算的话,2023年全年进口量将达4.4亿吨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来印尼进口煤价格优势消失殆尽。人民币贬值叠加国际煤炭离岸价格跌速不及内贸煤,进口煤价格优势消失,甚至明显高于内贸煤。目前印尼4000大卡、5000大卡价格超内贸煤60元/吨左右。重点关注印尼煤价格走势,以及哥伦比亚等非常规低价煤的持续性。
最后说内需。
电煤方面,季节性耗煤高峰如约而至,受去年基数较低影响,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耗煤同比表现亮眼,增幅有望维持在10%上下。然而,受制于下游高库存,以及高位的进口煤,充裕的长协等因素影响,电厂采购积极性有限,跌至心理价位后可能买点,一旦上涨就会停止。
非电方面,随着用电旺季的到来,部分行业即将进行错峰生产,对市场煤的采购只会进一步减少,支撑无从谈起。
叠加近日北方港口地区迎来多场降雨,随着气温的进一步抬升,煤炭自燃情况逐渐增多,货主出货压力增加。煤价也有应声而落的趋势。正因如此,有终端表示,当下的价格反弹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战术,可以说就是卖方的一种自救行为,考验的就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三、写在最后
来点积极情绪,6月6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实际GDP将增长2.1%,高于1月份发布的1.7%的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同比增幅将为5.6%,比2023年1月世界银行的预测上调了1.3%。
煤价能够止跌小幅反弹,虽然仅是昙花一现。但是,随着印尼进口煤价格优势短暂性消失,终端耗煤将季节性增加,煤价企稳是肯定的。
至于,市场煤价是否大幅上涨?
答:等利好上游的行情真正到来,还得是下半年见了。
来源:全球煤商网,文中部分来源于中国煤炭市场网 ,中国能源网,电煤圈,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