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要研究建立
煤炭产能弹性和煤矿弹性生产机制,维护市场供需平衡。”12月4日,在山东日照举行的2025年度全国
煤炭交易会上,中国
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张宏在题为《2024
煤炭市场回顾与2025年市场展望》的讲话中表示。
而在之前由矿业法治创新研究联盟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矿业律师30人论坛暨新矿产资源法学习会上,刚从西部有关省份调研回来的一位业内人士也不无担忧地说:“这几年来,西部重点产煤省份竞相上马大型超大型煤矿,如果任其下去,煤炭行业很有可能重蹈前几年煤炭产能严重过剩覆辙而再次大伤元气,影响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上述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周期属性颇强的我国煤炭行业,近30年来始终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间循环往复,“好五年坏五年”似乎成为常态。这种时而煤炭严重过剩、堆积成山无人问,时而煤炭供不应求、掂着现金无煤买的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在“碳达峰”“碳中和”及新能源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煤炭行业如何才能打破周期性的大起大落“魔咒”,在夯实能源安全“压舱石”、做好稳产保供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无疑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全国产量的81.3%,为我国经济发展、民生需求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保障。
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国际煤炭出口市场的重心回归亚洲地区,2023年中国的进口煤及褐煤累计达到了4.7亿吨,同比增长61.8%,亦达到历史新高。扣除中国的煤炭出口量后,全年国内的煤炭净供应量为51.3亿吨,同比增长了7.2%。这一数据表明,在2023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双双创出历史最高纪录。
进入2024年,尽管国内煤炭供求矛盾有所改变,煤炭价格逐步回落,但煤炭产量依然在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中国原煤产量41180.3万吨,同比增长4.6%;1-10月累计产量389206.7万吨,同比增长1.2%。这意味着中国在2023年煤炭产量创出历史新高后,2024年再次刷新煤炭产量纪录几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