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政坛动作频频,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并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率。此举迅速引发国际反弹,美国股市应声暴跌,消费者担忧通胀加剧,全球贸易秩序再蒙阴影。然而争议未平,一周后(4月8日),特朗普再推重磅政策——签署行政令全面松绑
煤炭行业,试图以“能源自主”对冲关税引发的经济动荡。
本周二,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煤炭新政,声称此举旨在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特朗普直言:“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将决定美国能否保持AI优势。”高盛数据显示,未来五年AI数据中心扩张或推动全球电力需求激增165%。
从签署的煤炭新政内容来看,核心包括:1.解除开采禁令——重启联邦土地煤炭租赁,加速新项目审批;2.延长煤电寿命——推迟原定退役电厂,要求能源部评估煤电对AI数据中心的支撑能力;3.削减环保约束——撤销拜登政府对煤电厂的空气污染限制,指示司法部打击“反煤炭”的州级气候政策。
然而,特朗普的这一煤炭新政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矛盾基于新旧能源的角力:1. 衰退的现实——2023年美国煤电占比跌至16%(2010年为45%),清洁能源成本碾压煤电(煤电89美元/兆瓦时 vs. 风电31美元、光伏23美元);2. 民意撕裂——66%美国人支持2050年淘汰化石燃料,74%支持严控碳排放,与政策导向直接冲突;3. 安全隐忧:新政裁撤矿工安全监管部门,被批“以效率换安全”,可能加剧生产事故风险。
总体来看,特朗普近期的这一系列动作,无论是加征关税还是签署煤炭新政,都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着深远影响。加征关税扰乱全球贸易秩序,给美国经济和消费者带来负面效应;煤炭新政则与全球减排趋势相悖,对美国能源格局和环保形势带来不确定性。就煤炭市场而言,今日智库认为:目前关税新政下,我国对美国煤的进口关税已调整至52%-55%,其中,美国炼焦煤进口关税52%,关税壁垒彻底阻断了美国煤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但美国煤炭新政通过全球供应链的“涟漪效应”,仍将变相对中国市场产生间接冲击。未来,这些政策究竟会如何发展,又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后续影响,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