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9月11日,
煤炭市场持续呈现“供需两弱”格局,煤价出现下跌走势。煤价跌至长协附近后,随着询货增多,下游抄底囤货增多,叠加环渤海
港口继续去库,煤价终于迎来了止跌反弹。
随着库存持续消耗、非电需求回暖以及政策托底效应渐显,持续下跌了三周之久的煤价终于迎来了止跌反弹,下周正式进入上涨通道。目前,夏季用电高峰步入尾声,北方地区高温天气有所缓解,叠加部分电厂为筹备后续供暖提前开启机组检修,沿海电厂日耗将有所回落,库存仍稳定维持在安全水平以上,补库压力并不大。但是,多因素助推港口市场缓慢转好。首先,上游煤矿销售出现改善迹象,化工、建材等行业采购增多,产地煤价止跌反弹,贸易商低价抛售意愿减弱。其次,国庆假期临近,以及十月初大秦线展开秋季检修,部分电厂要提前抢运和备煤。再次,“金九银十”非电煤需求预期改善,一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需要提前备料。第四,江南、华南北部地区“秋老虎”天气的持续时长,叠加部分中小电厂优质高卡煤消耗殆尽。以上多重利好因素对煤炭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下游普遍持“等待煤价阶段性触底后再采购”,一旦煤价指数走稳或上涨,用户一拥而上,优质高卡煤出现供不应求。
前一阶段,环渤海港口动力煤市场一直弱势运行,部分贸易商抛货后,不看好市场,没敢继续囤货,造成市场可售货源减少,对市场煤价格形成支撑。一方面,黄骅港、京唐三港、曹妃甸四港等主要港口调入量减少,市场可售资源偏紧。另一方面,下游接货价格被迫提高,优质优质低硫煤比较走俏,用户拉不到货。后续市场走势,主要关注长假前补库需求释放节奏及环渤海港口库存变化情况。
本月底之前,煤价保持上涨趋势,但涨幅有限。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迎峰度夏”已基本结束,电厂日耗回落趋势明确且难以逆转,下游暂无较强的补库需求与动力,北上派船采购市场煤的积极性一般。其次,非电领域用煤需求表现平淡,虽有少量询货采购,但未形成有效支撑,港口下锚船数量增长也不明显。再次,近日,多家沿海电厂的进口煤招标投标价格低得令人咋舌,部分电厂印尼煤投标价较八月份价格直降30元/吨,澳洲煤和俄罗斯煤下跌近20元/吨。等到阶段性采购结束后,煤价会滞涨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