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6.1万吨印度尼西亚动力煤的进口船舶历经9天航行,成功靠泊浙能集团下属乐清发电厂码头。浙能集团首个海外投资煤矿——印尼SDE煤矿项目自产的
煤炭跨越1960海里为电厂送来首船“口粮”,对浙出口实现全流程贯通。这标志着浙能集团资源掌控、电煤保供能力进一步强化,进一步发挥浙能集团以多元化能源供应助力浙江省能源保供稳价的作用。
浙江是经济大省、能源资源小省,当地发电企业燃料采购和供应一直面临巨大压力。长期以来,供浙江的电煤主要来自经秦皇岛等渤海湾港口南下的北方煤炭。浙能集团努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积极“走出去”,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空间谋求突破。今年6月25日,浙能集团与秦发集团在杭州签订印尼SDE煤矿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位于印尼南加里曼丹省,矿区总面积185平方千米,设计产能2000万吨/年,其中一期已投产,二期预计2024年底投产,是印尼规模最大的井工煤矿之一。SDE项目的建成达产将大大增强浙能集团电煤保障能力,助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首船煤在浙能乐清发电厂、六横发电厂两地码头港口卸货。据悉,该船创今年进口煤最快放行记录,船靠泊即放行,并在乐清发电厂监管场地分区域堆存。浙能集团煤炭分公司、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浙江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及秦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首靠仪式。
为确保煤炭顺利交付电厂,浙能集团煤炭分公司、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等公司一方面加强预研预判,严格把控国际贸易商务风险,及时准确掌握装港煤炭物流动态;另一方面建立多方联合协同沟通机制,密切关注船舶运输动态、靠泊卸货和报关报检等时间节点,为煤炭顺利接卸奠定坚实基础。按照浙能集团关于SDE矿煤炭掺烧试验工作部署,现场机组性能摸底、试验方案准备等基础性工作已提前开展,下阶段将做好现场煤炭掺烧试验。
浙能集团作为浙江省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积极拓展对外合作,量质并举强化资源保障,年初落实煤炭资源超7000万吨,确保供应充足。7月15日至8月26日夏季用能高峰期间,浙能集团发电286亿千瓦时、供应电煤905万吨,有效保障浙江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