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将迎来煤电、气电等传统机组的投运高峰。此后,煤、核、气等基础支撑电源装机增速将放缓,新能源成为省内机组增长主力。
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带来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尖峰时刻,浙江电力供应依旧存在平衡难题。新能源高速增长加剧电网调峰与爬坡压力,也让节假日新能源消纳难成为新常态,浙江电网保供和消纳两难同时存在,亟需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拓展系统调节资源。
此外,浙江还面临源网荷储协调不足,局部稳定形成制约的难题。“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先天条件,决定了廊道就是紧缺资源,使得浙江电网的负荷与电源高密度集中,特别是甬舟、台温电源群等大型电源基地集中发展,通道稳定裕度不足造成局部暂态稳定水平下降,制约电源大规模送出,亟需从电网结构优化、柔性技术应用等方面综合施策。
还有新形态产生的新问题。当前,电网运行机理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电力电子大规模接入,让浙江电网系统稳定面临新问题。预计2026年底浙江新能源与直流等无惯量电源装机占比将达50%,这导致系统抵御严重故障能力不足。沿海新能源超预期发展,宽频振荡成为制约系统稳定新难题,亟需增强新型电力系统认知与分析手段,持续强化机组网源协调管理。
正因为种种新问题、复杂新形势出现,此次会议上,国网浙江电力主要负责人强调,要紧扣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深刻变化,统筹发展和安全、保供和转型,健全稳定管理体系,加强大电网特性认知、运行控制和故障防御,强化技术攻关与队伍建设,推动浙江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健发展。
那么,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保障电网稳定?
会上,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说明。笔者了解到,《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8方面28条90项重点任务。
根据《方案》,未来,国网浙江电力将加强系统稳定特性认知和分析管理。强化机电暂态、电磁暂态仿真应用,省地协同研究系统整体稳定特性,精细化分析重点问题和重点方式。重点针对新能源集中送出场景,开展宽频振荡、电能质量专题分析。
保持电网稳定,规划是源头。
未来国网浙江电力首先要做的是进一步拓展规划内容。
在广度上,从传统电网规划向源、网、荷、储、技术、市场、政策等全要素系统性规划转变,拓展源侧深远海风电接入、分布式新能源消纳等研究;加强网侧特高压网架优化、低短路比系统稳定分析等研究;推进荷侧需求响应水平、电气化替代影响以及储侧抽蓄分区接入、新型储能规划等研究。
在深度上,适应短周期、高频度的规划滚动调整要求。深化用电结构和负荷特性研究,逐年开展未来十年电力电量平衡分析。滚动开展汛期低谷、极热无风、节假日轻负荷等多场景,晚间高峰、午间低谷、夜间深谷等多时段,正常运行、故障检修、建设过渡等多方式的计算分析和安全稳定校核,更贴近生产运行实际,来保障电网结构强度,保持运行灵活性和充裕度。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电网仿真计算在此次会上被重点提及。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推动常规机电仿真向机电+电磁仿真转变。未来浙江电网将深化电磁仿真平台应用,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需求,并充分利用网上电网、新能源云等数字化平台,提升规划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推动人工智能在电网规划各环节应用,提升规划智能化水平。
保持电网稳定,调度是关键。在调度领域,国网浙江电力以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驾驭能力建设为主线,重点推进十大关键举措,实现电网调度运行角色定位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者”、能源清洁配置的“高效组织者”、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者”转变,推动浙江调度体系转型升级,服务浙江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保障新型调度体系在浙江顺利落地实施,国网浙江电力将在强化安全稳定、电力平衡保供、能源转型升级、电力市场建设、数智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发力,来赋能浙江电网稳定。
当然,电网稳定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因此,更需要电力系统各方面协调力量、电网各专业协同作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理,一以贯之落实国家电网关于电网稳定的要求,守正创新,不断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才能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