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高温炙烤下,今年夏季,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31亿千瓦,4次刷新历史纪录。7日,记者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夏浙江已开展10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虚拟电厂累计响应电量约1000万度,单日最大响应负荷达92万千瓦,相当于瞬时“唤醒”一座中小型火电厂的供电能力。
据悉,虚拟电厂用大数据技术调度零散的光伏、充电桩、储能等资源,在用电高峰时段少用电、多发电,助力缓解全省供用电紧张形势。今年夏季,浙江首度启动新型主体市场化响应机制,首次响应开展于7月8日16时至18时,第10次响应开展于8月29日19时30分至20时30分,累计共响应18小时,吸引30家虚拟电厂、7120户次二级用户参与其中,预计将向市场主体发放补贴约800万元。
各地在多元场景中挖掘负荷调节潜力。比如,杭州(综能)虚拟电厂联动V2G充电桩及新能源重型卡车,在响应时段实施电车向电网反向送电,目前已覆盖萧山、富阳等5处充电站共24个桩,总放电量超3000度。同时,借助空调柔性调控技术,将分散的商业楼宇空调负荷转化为可调资源。
丽水(综能)虚拟电厂推行“一企一策”动态调节机制,目前已聚合157家企业,形成39.7万千瓦调节能力,累计响应电量96万度,今夏用户收益超70万元。
“虚拟电厂契合浙江用电负荷密度高、峰谷差大的特性,是一种灵活高效、低碳环保的用能管理方式。”浙江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程颖介绍。目前浙江省已注册接入虚拟电厂36家,聚合二级用户4511户,实行“AI大数据+实测”双认证机制。经35次实测评估后,全省已分别具备日前、日内最大可调能力148.2万千瓦、22.5万千瓦。接下来,浙江将加快推动虚拟电厂从技术验证转向常态化应用,助力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